即時通訊軟體ICQ之父
尤希.華地(Yossi Vardi/1942~,以色列創投)
(照片來源:OFFICIAL LEWEB PHOTOS)
「即時通訊」是第一代網路新生活的殺手應用,在Facebook Messenger、LINE、WeChat出現之前,大家習慣用MSN Messenger聯絡,更早以前,則是ICQ獨霸即時通訊軟體的天下。ICQ的成功,一部份必須得歸功於尤希.華地的大膽投資。不過,華地曾坦言,由於開發團隊保密到家,因此一開始他根本不太懂ICQ是做什麼的。
華地的創業生涯開始於1969年,當時26歲的他創辦了一家軟體公司,成為以色列最早的軟體新創公司之一。後來他成為專門投資早期團隊的天使投資人,最知名的一次投資就是開發出ICQ的以色列公司Mirabilis。有趣的是,Mirabilis的共同創辦人正好就是華地的兒子,因此他也成為名副其實的「ICQ之父」。1998年,美國線上(AOL)以約4億美元收購Mirabilis,ICQ隨後也淡出江湖,目前他自認自己的工作是「超級天使」。
通訊軟體發展史:
佐克伯指出即時通訊在行動時代已是用量最大的服務之一,是少數能比社交網絡做更多事的服務。從最早的文字,到現在語音、貼圖、視訊,甚至成為商務平台,即時通訊軟體的面貌越來越多樣。
1996年:ICQ
最早由以色列軟體公司在1996年推出,因為功能好用,成為早期即時通訊軟體的代名詞。1998年被美國線上(AOL)買下,2000年之前幾乎獨占即時通訊市場。但2000年之後微軟開發的MSN迅速崛起,使ICQ漸漸式微,不過仍持續維護更新,2011年更推出Android和iOS上的行動版本。
1997年:AOL Instant Message
美國線上(AOL)於1997年推出即時通訊服務AIM(AOL Instant Message),希望藉由廣告增加營收。AOL當時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入口網站,AIM早期也有不少用戶,但到2010年只剩1700萬會員。近來則積極和Twitter、Facebook等社群網站合作,希望能留住用戶。
1998年:IRC聊天室
早在1988年由芬蘭人歐伊卡里南(Jarkko Oikarinen)開發的即時通訊軟體,是基於開放源碼架構而生的聊天室,但除了可多人聊天也能一對一聊天。使用者必須連線到某一個IRC伺服器上並選擇頻道,在Windows、Mac、Mozilla瀏覽器等多平台上都能使用各種IRC客戶端軟體進行即時通訊。
1999年:騰訊QQ
堪稱是華文即時通訊軟體之始祖,首創先例推出會員制的商業化模式,這是繼網路廣告的營收來源之外,IM軟體另一項商機體現。
1999年:MSN Messenger
目前為止全球最廣為人知的通訊軟體,從1999年到2005年期間陸續打敗ICQ、AIM,替微軟建立起即時通訊用戶基礎。2003年的MSN 6.0版開始提供表情符號、背景圖案,還能更換主題視窗,讓即時通訊走向更優化的介面和使用者體驗。
2003年:Skype
只要連上網路,再加上一套小小的應用軟體,兩個用戶就可以利用連到電腦的麥克風和喇叭彼此交談。不用經過傳統的電話交換機,也省掉電話帳單。2011年被微軟以85億美元收購。
2006:Yahoo! Messanger
雅虎於1998年首度推出第一個即時通訊服務,2006年正式以Yahoo! Messenger之名推出,並和微軟Windows Live Messenger可互通訊息。兩年前雅虎開始布局行動服務,支援iOS和Android手機,並加入影像電話功能,也能用手機和電腦前的朋友進行影像通話。
2009年:Whatsapp
出生在烏克蘭,16歲移民美國的庫姆(Jan Koum),在前蘇聯統治的鐵幕國家長大,希望開發不受監視的通訊方法。Whatsapp可以即時聊天、即時交流資訊、即時分享相片、即時回應,加上重視用戶隱私而廣受歡迎。Facebook在去年2月正式以190億美元收購,今年上半年用戶已突破8億大關,預計今年有望達成10億里程碑。
2011年:LINE
韓國NHN集團日本子公司因為日本震災所開發,提供免費電話、文字簡訊及群體聊天服務的LINE,2011年正式上線,推出一年全球用戶就逼近5千萬。目前
延伸閱讀:[資訊圖表]拆解LINE的行動入口野心
2011年:微信WeChat
因應行動時代,騰訊推出 wechat,不同於其他通訊軟體以文字傳輸為主,微信(WeChat)發展初期就設定「語音訊息」為預設模式。有著母集團支持、掌握核心功能、創新整合三大優勢。微信挑戰全球最大行動通訊軟體。
@@ACTIVITYID:356@@
(《數位時代》2015年8月號文章精選,尊重智慧財產權,如需轉載請來信洽詢:web@bnext.com.tw)
其他精彩內容》》
訂閱數位時代》》